揭秘大燕塔(实为大雁塔)历史变迁:从五层加盖至七层的传奇故事
大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,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,以下是关于大雁塔从五层加盖至七层的传奇故事:
大雁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(公元652年),距今已有约1370多年的历史,这座塔是由著名的高僧玄奘为了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、佛像和佛舍利而主持修建的,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归来后,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珍贵的佛教经典和遗物,向朝廷提出建塔申请,在朝廷的资助下,大雁塔得以建成,大雁塔初建时为五层,设计灵感源自印度佛塔,塔身呈西域式样,砖面土心,高度达到一百八十尺。
由于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的结构,经过五十年的风雨侵蚀,塔内竟然长出了树木,最终导致塔体坍塌,到了武周长安年间,武则天和王公们捐资重建大雁塔,将原塔拆除,在原地重新建造了一座七层方形楼阁式塔,但关于这次重建,也有说法认为大雁塔并非由五层增至七层,而是直接重建为了一座七层塔。
此后,大雁塔并非就此定型,在唐大历年间,大雁塔被改建为十层,高度增至三百尺(约92米),里面中空,可以顺着楼梯登顶,这也是当时众多诗词传世的原因之一,唐末时期,大雁塔遭遇了兵火损毁,在黄巢之乱以及朱温对长安的损毁中,大雁塔受损严重,最终仅剩七层。
五代后唐长兴年间(930\~933年),西京留守安重霸对大雁塔进行了维修,此时大雁塔的基本结构基本定型,但大雁塔在随后的西安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中受损,塔顶被震落,塔身也被震裂,直到明万历三十二年(公元1604年),大雁塔进行了第五次修葺,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,基本上保存了唐代塔体的建筑造型,在塔的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,至此,大雁塔彻底定型为我们今天所见的七层塔身,塔高64.5米(也有资料记载为64.1米),塔基底边长25米,占地2061平方米,成为我国现存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。
大雁塔依旧以其七层的壮丽身姿矗立在那里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每一层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意义,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,大雁塔也成为了西安乃至中国的文化地标之一,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